4月2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数据,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8.5%,延续了开年以来的增长态势。
4月2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数据,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8.5%,延续了开年以来的增长态势。
一季度采矿业保持1.48倍的利润增长,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和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的利润增速均在150%以上,而制造业与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均呈下降态势,分别同比下降2.1%和30.3%。反映了行业利润分化再度加剧。
受访专家表示,一季度减税降费、助企纾困措施正在抓紧落地对冲下行压力,不过外部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大,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给工业经济平稳发展带来诸多挑战,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需要警惕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以及企业的资金流动安全,加快落实落细支持实体经济稳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
采矿业利润增长近1.5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比上年四季度回落3.8个百分点,并且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间利润分化明显。一季度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3835.0亿元,同比增长1.48倍。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高级统计师朱虹解读这一数据时指出,目前能源保供措施有效推进,煤炭等能源产品生产较快增长,叠加国际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共同带动相关行业利润快速增加。一季度采矿业利润增速较1-2月份加快15.8个百分点。其中,煤炭采选业、石油天然气开采业3月份PPI同比涨幅分别扩大至53.9%、47.4%,带动一季度行业利润分别增长1.89倍、1.51倍,两个行业合计拉动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2.1个百分点。
相比之下,三大门类中的制造业利润下降2.1%,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更是大幅下降30.3%,实现利润总额982.5亿元。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2022年一季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显示,今年以来电煤价格总体呈持续上涨态势,导致一季度全国煤电企业电煤采购成本同比额外增加1300亿元左右。
中电联分析,目前燃料成本的大幅上涨,远高于煤电企业售电价格涨幅,导致大型发电集团仍有超过一半以上的煤电企业处于亏损状态,部分企业现金流异常紧张,增加了电力安全稳定供应风险。建议在持续增加煤炭供应总量的同时,确保电煤价格落实到位,督促煤炭主产地不折不扣推动煤炭价格机制落地执行。
国家发展改革委此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将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明确了煤炭中长期交易价格的合理区间,如秦皇岛港下水煤(5500千卡)价格合理区间为每吨570~770元。4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作出专项部署,指导督促企业严格落实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要求,采取切实措施保障煤炭中长期交易价格运行在合理区间。
多行业“价涨利薄”
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同比下降49.7%。部分钢企向21世纪经济报道反映,虽然钢价保持震荡上行,但生产成本的攀升速度更快,并且产销情况不佳,不断压低行业利润。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一季度重点钢企平均销售利润率为3.69%,同比下降1.12个百分点。3月末,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进口矿价格为158.39美元/吨,比年初上涨33.2%。一季度,炼焦煤、冶金焦、废钢平均市场价格分别为2813元/吨、3167元/吨、3665元/吨,同比分别上涨75.1%、27.0%、13.5%。
兰格钢铁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清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当前铁矿石、焦炭价格居高不下,同时部分地区疫情防控形势趋紧,钢铁企业面临物流交通受阻、成本大幅上升等困难,环保管控加严、降碳任务艰巨也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新的挑战。兰格钢铁研究中心测算,3月份七大钢材品种的平均毛利为366元/吨,部分品种吨钢毛利已在亏损边缘。
唐山某钢企人士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经历两次局部地区封控后,唐山部分钢厂已组织减产,高炉停工检修,目前企业开工率不到70%。
据21世纪经济报道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27日,共有20家钢铁相关上市企业对外披露2022年一季报,其中,包括河钢股份、沙钢股份在内的12家钢企净利润同比下滑。
王国清表示,今年钢铁行业利润也在一定程度受到出口减弱的影响,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去年4月和7月两次取消钢材产品的出口退税,使得钢材出口成本提升。今年一季度全国累计出口钢材同比下降25.5%,钢材市场将会把保证内需稳定放在首位,后期原料价格回归,将有助于企业成本下降,盈利空间改善。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上游能源及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而疫情反复使得终端需求疲弱,这使得处于中下游的制造业在生产和销售两头承压。
汽车行业也同样受到明显影响,从今年年初开始,燃油车、新能源汽车多个品牌发布涨价声明,但一季度汽车制造业利润同比下降11.9%。3月末到4月初,吉林和上海两大汽车生产重镇也先后因疫情因素而按下暂停键,周边地区的汽车供应链也在面临挑战。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3月份利润下滑的原因更多是由于芯片短缺的情况没有得到明显缓解以及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的快速上涨,进一步推高企业产品制造成本,传统汽车的消费动能也相对不足。
崔东树指出,疫情对汽车行业的影响更多体现在4月份。汽车产业链长,协同要求高,核心零部件生产和物流基地的停产,辐射范围更广,使得4月份车市产销压力增大。不过政策导向的复工复产正在进行,更多一线工人已回到岗位进行闭环生产,长远来看,汽车行业主要瓶颈还是电池和芯片的稳定供给。
据了解,位于长春的中国一汽已在4月11日与首批47家零部件企业开始有序复工。长春市也将从4月28日起逐步解除全市社会管控,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上海市经信委4月16日发布的首批666家企业“白名单”中,汽车及配套企业占比超四成,上汽、特斯拉等多个工厂产能逐渐爬坡回升。
助企纾困政策持续落地显效
朱虹表示,随着减税降费、助企纾困政策持续显效发力,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同比减少0.54元,较1-2月份减少0.18元。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25%,较1-2月份提高0.28个百分点。不过,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放缓,工业产销衔接水平下降,企业库存高位运行,中小企业成本压力仍然较大。
目前企业库存积压与应收账款继续保持上升趋势。3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19.16万亿元,同比增长14.4%;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54.7天,同比增加0.9天;产成品存货5.61万亿元,增长18.1%;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18.8天,同比增加0.6天。
周茂华提醒,产成品存货增加,一定程度反映国内工业需求表现偏弱,加之周转天数延长,应收账款走高,需要关注企业现金流健康状况以及企业之间互相拖欠货款的“三角债”问题。
对于后续的利润增长,周茂华表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有望继续保持稳增长态势,但利润“分配不均”将持续。因为全球需求仍有望保持扩张格局,在普遍涨价情况下,短时间内工业部门整体仍将保持盈利,我国助企纾困政策仍在持续发力,后续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利润分化行业进行调节。
3月底至今,上海、浙江、吉林、广东等多个疫情散发地区纷纷出台惠企政策,多渠道共同发力帮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其中,《上海市全力抗疫情助企业促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对符合条件的企业防疫和消杀支出给予补贴支持,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等21条具体措施。初步测算,仅税收相关政策2022年就可以为上海相关行业和企业减负1400亿元左右。
吉林省将创业担保贷款扶持范围由小微企业扩大到中小微企业,将贷款额度由最高300万元提高至400万元;对吉林省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按50%的税额幅度减征“六税两费”;力争2022年全年再贷款投放量不低于300亿元、办理再贴现不低于150亿元。
朱虹表示,下阶段还将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落实落细支持实体经济稳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持续做好保供稳价工作,保障物流畅通,着力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工业经济持续健康运行创造更多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