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北方地区冬季供暖季,能源需求大幅攀升。受多种因素影响,国际能源供应形势更加严峻复杂,能源价格不断攀升,同时国内煤炭消耗呈快速增长态势,迎峰度冬煤炭保供稳价面临一定风险挑战。
正值北方地区冬季供暖季,能源需求大幅攀升。受多种因素影响,国际能源供应形势更加严峻复杂,能源价格不断攀升,同时国内煤炭消耗呈快速增长态势,迎峰度冬煤炭保供稳价面临一定风险挑战。
近日,国资委召开在京部分中央企业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重点研究做好岁末年初稳增长提质增效、能源保供、安全生产工作,听取企业对今年国资央企发展改革工作意见建议。
会上,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国家管网、国家电网、中国华能、中国大唐、中国华电、国家电投、国家能源集团、中煤集团等企业负责同志分别发言,大家谈了企业能源保供和经济运行情况,反映了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
会议认为,国资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协调推动新能源补贴资金、注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推进专业化整合等,支持指导中央能源电力企业积极做好保供工作。中央企业不计代价稳产增供、稳市稳价,发电企业确保用电高峰发得出、顶得上,煤炭企业带头执行电煤长协机制、全力增产量,电网企业加大跨区余缺互济力度、保用电稳定,石油石化和管网企业积极调度协调、加大油气资源获取力度,在能源电力保供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作出了突出贡献。
会议强调,要高度重视和研究解决当前能源电力保供面临的突出问题,进一步高质量做好保供工作。国资委将对煤炭、发电、电网、石油石化和管网等企业,分类精准施策,激发企业积极性,全力提质增效保供应。有关中央企业要加强组织领导,在资源统筹和力量调度上再挖潜力,高效推进保供工作。要坚持先立后破,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化煤炭与煤电、煤电与可再生能源“两个联营”,加大对优质煤炭资源储备和开发力度,加强重要能源、油气资源开发增储上产,多措并举、开源挖潜,进一步增强能源电力供应支撑托底能力。要全面排查风险,严查严改,守牢安全底线。
国务院此前召开今冬保暖保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表示,做好今冬保暖保供工作,关键在于形成合力、落实责任。要充分发挥煤炭“压舱石”作用,严格落实产煤省区责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全力推动煤炭稳产增产。要充分挖掘潜力,积极推动天然气增储增产。要着力稳定能源价格,加强电煤中长期合同签约履约监管,保持民生用气、用电价格稳定。
煤炭仍是保障能源安全的“压舱石”,2022年全国煤炭产量创历史新高。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去年国内煤炭总产量约44.5亿吨,同比增长8%。
去年12月30日,中煤集团与国家电投煤电项目专业化整合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此次专业化整合通过市场化方式开展,涉及的煤电装机容量预计将超过1000万千瓦,是近年来国内煤电领域涉及资产数额较大、影响力较强、整合效益较为显著、示范引领作用较为突出的合作项目。
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在签约仪式上表示,此次专业化整合,有利于中央能源企业从应急性保供转化为通过股权合作、整体开发实现体制性稳定性保供,有利于更大范围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煤电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于提升企业效率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能源集团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煤炭生产公司,国家能源集团2022年完成煤矿产能核增5800万吨。截至去年11月底,国家能源集团自产煤连续14个月保持5000万吨级水平稳产高产,年完成自产煤5.5亿吨。
煤炭加强供给,保障电力口粮。随着用电需求攀升,各电力企业开足马力保发电、保供应。比如,中国华能机组应开尽开、应发尽发,其中82家供热单位、218台供热机组、2890个供热站“火力全开”,供热面积超过10亿平方米。
国家管网集团加快推进储气能力建设,2022年建成文23储气库一期加密井、金坛储气库达容达产和刘庄储气库扩容等工程,3座储气库新增工作气量3.4亿立方米,入冬前形成总工作气量近30亿立方米,为供暖季储气库发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今年供暖季,我国北方部分地区还迎来清洁能源“生力军”,为冬季供暖增添保障。近年来,北方地区尤其是东北地区每到冬季取暖季频受雾霾困扰,利用核能开展清洁供暖成为中国调整能源结构、治理雾霾等问题的现实选择。
2022年11月15日,国内最大核能供热项目—国家电投“暖核一号”核能供热工程正式启动今冬明春供暖,为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山东海阳20万居民送上温暖,全力做好迎峰度冬能源保供。作为我国最大的核能供热项目,“暖核一号”已投运工程的供热面积占目前全国核能供热总面积的86.7%。此前2022年11月1日,辽宁红沿河核电站核能供暖示范项目正式投运供热,成为东北地区首个核能供暖项目。项目覆盖大连市瓦房店红沿河镇,涉及当地近两万居民。
除了核能,太阳能、地热供暖也已在北方多个地区实行。比如,陕西省建成利用地热能供暖(制冷)项目576处,面积3445万平方米,占城市集中供暖面积的9.8%。按照规划,未来几年至少还将有60万户居民享受到地热能供暖,预计每年可节约标煤11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排放255万吨。